小說村

小說村>從盤點古代巾帼開始[曆史直播] > 44 父子生疑 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謝絕轉(第1頁)

44 父子生疑 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謝絕轉(第1頁)

聽到朱允炆放歸燕王三子,莫說天幕已透露朱棣是最後赢家。即便不知道燕王是最後赢家,略有些腦子在的君王也曉得這是個昏招。

削藩到了這個地步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朱柏自焚都沒有讓朱允炆稍稍放緩削藩的腳步,可見朱允炆是個狠人。可狠歸狠,卻又猶如寡斷,缺乏決斷。可謂是不該狠時太狠,該狠時又顧忌起了名聲,心慈手軟了。

“兒子脫困,朱棣自然也就不瘋了。于是燕王開啟了他的傳奇,什麼傳奇呢,麾下八百就反了。有人可能說他爹朱元璋還開局一個碗呢,但别忘了,朱元璋是亂世起兵,而燕王他要面對的是一個朝陽政權,擁有百萬正規軍的朝廷。”

“建文帝朱允炆坐擁他爺爺留下的偌大家底,精兵強将無數,說傭兵百萬不為過,在北平安插了無數親信,并且屯兵包圍北平的前提下,燕王朱棣帶着他的八百府兵反了。隻能說自古以來能在戰場上常勝的人都有些異于常人的膽魄吧!”

“作為曆史上唯一一個藩王起兵登臨皇位,八百親兵為本錢從侄子手中打下大明天下的狠人,永樂大帝發起的這場靖難之役在古代戰争史上無疑是令人津津樂道的事情。”

“因朱棣曾兩次領兵北征,軍功赫赫,在北地軍中威望極高。他起兵後,北部舊部紛紛獻降,即便如此,燕王相對于朝廷而言依舊是勢力懸殊。建文元年八月,建文帝朱允炆以老将耿炳文為大将軍領兵30萬伐燕。”

“對于朝廷的來勢洶洶,就如當年李淵起事之初一樣,燕王也是上陣父子兵。但與李淵留幼子守根據地不同,燕王留守的是世子朱高熾,也就是後來的明仁宗。為什麼在這裡要提朱高熾呢?個人覺得朱高熾是一個能力被他父親嚴重低估的皇子。”

永樂朝,正與三個兒子聽着自己過往風光的朱棣猛地一愣,目光落在了胖胖的長子身上。對上父親銳利的目光,朱高熾吓得猛地一縮,讪讪一笑。朱高熾是個處世鎮定之人,然面對父親卻猶如老鼠見了貓,看着就不那麼成器。

“唐高祖李淵令李元吉守并州時,給李元吉留的是精兵強将和充足的糧草,而燕王起事之初,家底很薄,隻給世子留了一群老弱病殘。世子朱高熾喜靜厭動,雖學了箭術,但因身材肥胖,上馬作戰卻有些艱難。為此燕王一向不喜歡這個長子,偏愛跟着他南征北戰的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

“燕王甚至給朱高煦畫大餅說努力吧,世子常常生病,暗示朱高煦要是世子早亡,就讓他當世子。朱高煦随父出征多為先鋒,因這個大餅,作戰特别勇猛,一心等着他大哥朱高熾早日嘎了。這招熟悉吧?李淵當年也是這麼吊着唐太宗李世民的。”

朱棣:這就尴尬了!

朱高熾:我委屈,但是我不說!

朱高煦在天幕出現之前,他是一直相信父親的大餅的,要不然也不會死皮賴臉不肯就藩。可大哥的廟号都出來了,他也就知道自己沒有等來這個大餅了。

“嗯~朱高煦吧,确實是一員猛将,但也就是一員猛将,但個人是覺得他遠不如他爹永樂大帝,就不要說效仿唐太宗了。這貨後來也學他爹造侄子的反,但他侄子卻不是建文帝那個青銅。”

“同樣是侄子,建文帝對他叔燕王兵敗如山倒,百萬雄兵如草芥;宣宗平他叔朱高煦,easy!啊,抱歉近來廣告看多了,廣告詞都秃噜出來了。”

天幕下的人雖然少有懂英文的,但聽着主播的語氣也能猜到了。這朱高煦沒幹過他侄兒明宣宗。

“天幸,天幸,天幸仁宗活過了他爹朱棣,讓大明百姓躲過了朱高煦這一劫。因為這個朱高煦啊和前面提到的他那幾個叔叔一樣,也不是好東西。少年時和其他兄弟在南京讀書,與晉王之子朱濟熿、周王之子朱有爋因言行輕佻,就讓朱元璋不喜。”

尚在雲南的周王和永樂朝的周王馬上留意到了自己的兒子朱有爋,決心要對這個兒子嚴加管教。現在的周王已經不是以前的周王了,因為天幕對他的稱贊,周王對名垂千史這件事意外的熾熱,自然不許自己兒子敗壞他的名聲。

“老朱駕崩時,建文帝不許他的叔叔們奔喪,所以藩王們是派兒子入京奔喪,朱高熾三兄弟也是因此被扣留在京中為質。朱高煦的舅舅徐輝祖覺得朱高煦品行不端,私下提點他,結果朱高煦不聽就罷了,還偷走了舅舅的愛馬,回北平途中經常擊殺官民,讓燕王都為人所恨的地步。”

“靖難後,朱高煦得淇國公丘福、驸馬王甯支持謀立太子,但因世子朱高熾仁賢得人心,又是老朱立的燕王世子,朱棣最終還是立了朱高熾。”

永樂朝朱棣已經立了朱高熾,本要朱高熙就藩。然因朱高煦不甘心就藩,加上天幕之故,尚未離開南京。

“太子之位已定,但朱高煦并不甘心,常以唐太宗自比,向朱棣索取天策衛為護衛。這……真是我見過最不要臉的碰瓷。别說軍功,朱高煦遠不如唐太宗,僅品行,與太宗就是兩個極端。”

“唐太宗以君為舟,百姓為民,可以說是古代最看重百姓的聖君,朱高熙卻依仗戰功恃功驕縱,多行不法之舉。同樣是兄弟之争,太宗在玄武門政變前不曾以卑劣之舉陰謀陷害過太子,但朱高煦卻收買朱棣左右,挑撥是非,陷害太子,緻使解缙冤死、黃淮入獄。”

“明主,即便是要争上位,也多不屑于制造冤獄的小道,更喜歡直擊要害。”

“最典型的就是唐太宗,殺兄弑弟,夠辣手了吧?可他對太子舊人卻十分優容。這才是君主的果決和氣度,對李建成、李元吉狠,是為了最快穩定局面,讓太子黨徹底絕了死灰複燃的念頭。”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我玄奘,殺盡西天佛  狐孽  小白大戰酷斯拉  雪下的異域  浪蕩江湖之将軍宴  直男宿主被反派強制愛了  警察抓小偷  支支吾吾喜歡你+番外  六零美食養家記  是狼不是狗  陛下,你也不想秘密被人知道吧  給三國人物直播曆史[三國盤點]  穿越之惡女種田手冊  佛系小蚌珠  快穿:我和虐文主角搶老婆  浪蕩江湖之任俠  天使在哪裡  浪蕩江湖之暗相思  釣系團厭将軍努力變身遊戲人氣王  [紅樓]小鞋匠的奇妙之旅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